天天要聞:剛剛,重要文件曝光!南京的土地供應,狠狠壓縮!
就在剛剛,南京發布了一個文件:《南京市 2023 年度國有建設用地供應計劃》
這份計劃,對于南京樓市的發展和未來走向,可以說發揮關鍵作用!
場面話我們就不多說了,直接上最干的干貨:
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2023 年全市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中,用途結構如下:
1.住宅用地面積 820 公頃,占計劃總量的 24.8%。其中:產權住宅用地 493 公頃,租賃住宅用地 8 公頃,其他住宅用地
319 公頃,并按照工程開工需要做到應保盡保。(附件 2)
2.商服用地面積 73 公頃,占計劃總量的 2.2%。
3.工礦倉儲用地面積 700 公頃,占計劃總量的 21.2%。
4.科研用地面積 88 公頃,占計劃總量的 2.7%。
5.公共管理與服務用地面積 312 公頃,占計劃總量的 9.4%。
6.交通運輸用地面積 1269 公頃,占計劃總量的 38.4%。
7.公共設施用地面積 40 公頃,占計劃總量的 1.2%。
我們主要看第一條,住宅地塊820公頃,產權住宅493公頃,也就是說,商品房的面積,不到500公頃。
那么500公頃,對于南京市場來說,意味著什么?要想分析這個問題,需要縱向對比,南京歷年的商品房土地計劃出讓面積,是多少?
過去5年,南京商品房土地出讓計劃,全部超過600公頃,在2020年、2021年甚至逼近700公頃(年年2000億的土地出讓金),但到了今年,土地計劃一下子回歸到500公頃以內。
說明什么?說明南京的土地放量時代,基本終結了。南京市場規模就這么大,沒有能力年年搞600-700公頃,地不太好賣,只能收縮。
而且,計劃不如變化快,計劃是493公頃,能確保400公頃正常出讓,就非常非常不錯了。(部分區域是無效供地)
你看,我去年的時候就說,南京市場,每年就是6-7萬套的量,多一點都不行,多了,市場就躺給你看。這份計劃,也基本上印證了之前的觀點。
這493公頃的土地,如果分解到各區,是一個什么情況?今天我們結合庫存情況,來給大家做一個簡要的解析:
鼓樓區:3公頃,基本不供地了。馬上510土拍,在五塘板塊有一塊地出讓,葛洲壩等房企在關注。鼓樓區目前也沒啥好地,基本上以幕府片區為主,慢慢搞。鼓樓區的土拍,注定不是舞臺中心。
玄武區:0公頃!新玄武住宅地塊開發完畢后,玄武區手上已經沒貨了,今天的計劃是0。玄武區急需找一個新的發展承載地。地太多不好,但你沒地,沒生產資料了,玄武區挺急。
秦淮區:20公頃,主要就在南部新城,以及應天大街北側的零星地塊,逃不出這個范圍。那么20公頃意味著什么?
現在秦淮區庫存3000套,今年4個月成交1533套,平均一個月去化380套左右,單套面積在140㎡。那么20公頃新地塊,容積率2.6左右,建筑總面積可達52萬㎡,相當于3700套房子。
按照目前的流速,今年土地出讓的地塊,大概可以滿足10個月的流速,整體上可控,畢竟秦淮區庫存也有3000多套,需要消化消化。
按照這個計算規則,我們分別統計了其他幾個區的數據:
建鄴區:21公頃。建鄴區的容積率與南部新城差不多,但單套面積更大:170㎡,單月流速大概400套左右。這21公頃,大概可以產生3200套大平層(或者小平層),相當于8個月的流速。整體來看,建鄴區這個節奏比較緊,今年的新房市場應該還是可以的。
其他區,沒法通過這種方式來計算,比如雨花臺區,棲霞區、江寧區,板塊太多、太雜,這種大雜燴的數據,對于板塊分析沒有價值。板橋賣的好不好,跟雨核的情況,關系不大,只能參考。
雨花臺區38公頃,棲霞區 66公頃,江寧 97公頃,浦口63公頃...
這四個區的整體供應,稍微偏多了一點。雨花和江寧分化太嚴重,不算了,好板塊和差板塊差之千里。浦口最后說,直接看棲霞:
棲霞區:每月流速700-800套,單套面積108㎡,66公頃相當于16000套房子,去化周期約為20個月。也就是說,今年要拍的地塊,需要1.7年才能去化,這就有點壓力大了。棲霞區,我提醒一下,你的供應有點充足了。
最后我們看遠郊三區,重點來了!
六合區:1-4月份,單月流速680套,單套面積105㎡。今年計劃17公頃,還算比較克制。六合庫存本來就有6000多套,可以賣10個月,今年土拍少一點,算是比較客觀的了,要給六合區點個贊,耐得住寂寞。
溧水區:單月流速420套,單套125㎡,目前庫存9600套,可以賣兩年,這還不包括一堆還未上市的地塊。如果今年按照計劃推出53公頃土地,按容積率2計算,也要產生8500套房子,又要賣20個月...
庫存23個月,今年土拍的20個月,去年賣地還未上市的,起碼10個月...加起來保底50個多個月吧...情況就是這么個情況,你們自己品。
高淳區:單月流速270套,單套面積127㎡,土地供應55公頃,大概8600套,可以賣32個月。庫存7173套,可以賣26個月,加上去年土拍還未上市的,保底60個月的去化周期...快跑啊...
最后,我們來看浦口區。浦口區為何要最后看?主要是浦口區(南京網上房地產數據)包含兩個部分(老浦口區+江北新區非大廠部分,數據就是這么擰巴)
浦口區+新區(非大廠部分):大廠的數據扣不掉,整體兩個區月流速900套(不含大廠),單套面積118㎡(江核面積大點),浦口區63公頃,新區60公頃,整體上是123公頃。我們假設大廠今年出讓3公頃(不會太多),那么江北直管區+浦口區的土地供應量約為120公頃。會產生2.6萬套房子,去化周期約為29個月,供過于求!
所以江北這兩個區,各自還是要稍微考慮一下,要不要出讓這么多?尤其浦口區,今年的土地計劃還比去年增加了,你不覺得有點泛濫嗎?
當然,容積率我們都采用2.6這個中間值,各區都有出入,這里所有的數據都是預估值。另外今年4個月的去化速度,不代表全年,畢竟還有個小陽春,其他月份未必能達到這個流速。
所以我們看看,即便壓縮了土地計劃,但在很多局部地區,仍然供過于求。分析下來,南京的各區市場基本如下:
主城四區:挺著,基本上可以挺??!
棲霞雨花:活著,供應量也大,板塊冷熱不均,局部很難受,基本上能活;
江北三區+江寧:躺著,整體供過于求,土地出讓計劃可能會收縮;
遠郊雙杰:(溧高)假裝還活著...
就是這么個局面,大家自己品吧!今年計劃493公頃,我覺得實際賣不到這個面積。以前南京達不成計劃,主要是人為控地,就是想控盤,很多人夸南京操盤水平高...媒體天天夸,操盤手當真了...
現在賣不到這個面積,是真賣不到。所以去年開始我就判斷,南京每年2000億土地出讓金的日子,一去不復返了!
未來5年,南京要考慮一個問題:土地出讓金只有1000億的話,城建怎么玩,招商怎么搞,地鐵怎么建,獎J怎么發...這是一個長期課題,也是不得不面對的課題。
關鍵詞: